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2013.3-2013.6 计划 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3-6-29   点击:1631

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就要求幼儿园尽快改变课程脱离幼儿生活和实际的状况,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文化资源,积极建设本土化园本课程,为幼儿提供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的学习机会。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苏州古典园林被公认为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布局奇巧、建筑精美,并如同一个大舞台般为世人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艺术形态:文学、诗画、书法、陈设、园艺及不同材质的制作、雕刻、堆砌等多种工艺,令人美不胜收。

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以感受与欣赏为核心的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是所有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我园地处古城中心,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纳入大班幼儿的欣赏活动,有利于幼儿园充分利用家乡环境,拓展幼儿艺术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鉴于这样的研究背景,课题组选择将“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作为我园陈研会“十二五”滚动立项课题并展开研究工作。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大班幼儿

   在幼儿教育领域,大班幼儿是指年龄56周岁的儿童。

(二)欣赏

   词语本身理解欣赏有两层含义:1.领略观赏。2、认为好,喜欢。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感受与欣赏是开展各类艺术活动的基础,其目标为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三)苏州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四大名园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通过文献资料浏览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目标,课程的民族化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如法国在学前教育目标中就提出:“学习自己的文化,分辨并欣赏别人的文化”;美国提出要使儿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引以为豪”;俄罗斯认为要“为儿童提供学习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品的机会,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德国建立了许多乡村博物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充分展示他们民族的、民间的生活方式等等,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不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各种类型的艺术教育活动也非常丰富,这些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发掘本地区传统文化的热潮。就江南地区而言,吴文化的利用也是如火如荼。仅苏州,能查到的同领域研究就不少。如幼师附属教育幼儿园的《发掘吴文化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研究》;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的《吴文化的研究》;新区新升幼儿园的《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或从苏州显性传统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或从单一艺术形态进行实践;未有对苏州园林建筑开展过艺术欣赏与感受,并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进行表现与创造的研究课题。这种状况坚定了我园在此领域开展课题实践研究的信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对苏州园林建筑有儿童视角领悟,对幼儿艺术教育有园本化的创新。

 

四、理论依据

1.“活”教育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现代中国人”。他认为要把儿童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就必须逐渐扩大和丰富儿童对自然、社会的了解。大自然中的风云景物、文化古迹等地方文化资源能成为增长儿童见闻的好素材;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是儿童课程的生动内容,有利于儿童掌握各种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促进儿童的社会文化发展。

2.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学者认为:优秀教育课程应该体现对受教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充分认识。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要给孩子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社会文化的存在,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独特性认识。本课题研究在充分认识苏州园林建筑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引导幼儿观察园林建筑的精美工艺,欣赏古典园林的综合艺术,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为幼儿充分感知家乡文化,并尝试打下基础。

(一)研究目标

1引导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的各种建筑工艺,感受古典私家园林的独特韵味。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从大班幼儿感兴趣的视角出发,设计与组织与儿童欣赏经验相关联的艺术教育活动。并整理形成带有苏州园林建筑文化特征的幼儿艺术领域课程。

3、提高教师利用本土环境资源,生成设计、组织实施、分析整理园本化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苏州园林建筑种类、工艺、存世作品融入大班幼儿艺术教育的适宜性研究

教师收集苏州园林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多途径学习了解并初步梳理,初步研究根据大班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欣赏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适宜性、可行性。并作出相关分析总结。

2、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教师设计组织各种适合大班幼儿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园林建筑的精美工艺,欣赏古典园林的综合艺术,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鼓励幼儿充分感知家乡文化,并为苏州园林建筑的优秀感到自豪。

3、以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经验为载体,大班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主性表现与创造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教师创设多途径的艺术活动平台,在提升幼儿欣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充分发挥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的教育策略,并作出相关经验总结。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借鉴“活”教育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以苏州园林建筑为背景,引导幼儿观察园林建筑的精美工艺,欣赏古典园林的综合艺术,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和艺术审美能力及创造力、表现力。结合幼儿园多年来幼儿艺术教育研究特色,组织教师设计实施有苏州特色的幼儿艺术教育课程,并总结相关经验、策略等。

(二)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筹备与立项(2011.9——2012.3

收集各类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课题设计实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第二阶段:立项与开题(2011.11——2012.9

分析整理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资料,结合本园师资力量及教育特色,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3、第三阶段:课题的实施(2011.11——2014.6

1)收集资料,论证课题,确定研究方案。

2)梳理资料,设计实施与苏州园林建筑欣赏有关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

3)以不同子课题研究方向组成科研小组,定期活动,交流经验,调整具体课题活动的内容,并做好资料整理、活动反思、经验总结等工作。

4、第四阶段:总结与结题(2014.4——2014.9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中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整,不断充实、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反思研究策略,

2、个案研究法   在幼儿自主性活动中的艺术能力发展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重点观察记录幼儿的在自发的区域性艺术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对其中有特性的个别幼儿进行跟踪研究,记录行为表现,开展个案分析。

3、访谈法   我们课题组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开展访谈,了解不同的幼儿、家长对苏州城市文化的认知情况和情绪情感态度及关注支持本课题开展的配合程度等。

4、文献法    课题组成员会在本课题开展的各阶段收集苏州园林建筑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信息、多媒体影像等,为课题的开始阶段研究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主动寻访,实地观察、了解苏州园林建筑文化特质,筛选、梳理地域文化内容,做适宜的园本研究。

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上研究方法并非孤立使用。课题组会在实践中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适宜的研究方法如如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