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莲
对于刚入园还不满2个月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在泥工方面会些什么技能呢?从孩子们的桌面游戏中我发现,虽然他们对泥工制作很感兴趣,但是要想很熟练的掌握揉、团技能对于这些幼小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相当一部分幼儿并没有完全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求,既要符合孩子的知识技能,又能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结合课题内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桂花小圆子》。原因有两个:其一,据了解小圆子对多数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食品,因为幼儿园常常用赤豆圆子作为孩子的午点,并且看到他们吃起来是那样津津有味,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很乐意参与制作小圆子的活动。其二,制作小圆子的过程简单易学:先揉好橡皮泥,再团成泥团。
带着这些想法我组织了该活动。首先让孩子学习取一团自己需要的泥团,在双手中交替揉捏再至于泥工板上用手心团圆。在制作过程中,我教会孩子制作小圆子的顺口溜“揉一揉,团一团,搓搓圆”观察发现:这样看似简单的揉泥动作及团圆动作,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小班孩子来说却显得比较困难。有些孩子急于求成,做出来的小圆子表面并不光滑,有些形状也不圆整,有些小圆子上还有很多裂痕,但孩子制作的热情很高,每个孩子都十分认真投入,我想“小圆子”的质量和孩子的能力有关,和每个孩子所取的泥团大小有关,和橡皮泥的性质也有关……因此我觉得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开心快乐,积极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
为了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我给先制作好的幼儿拍照,并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同事鼓励孩子与身边的同伴比赛,看谁的小圆子做得又多又好。孩子们都在努力地揉泥、团圆,一个个做得不亦乐乎,最后,我们在小朋友的小圆子里撒上桂花,一碗碗香喷喷的桂花小圆子做好了。
我想吃藕
薛 莲
今天我们带着孩子认识了苏州的水八仙之一——藕,并把孩子们带来的藕拿去食堂蒸熟了给大家品尝,当藕的味道飘到幼儿的鼻中时,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幼儿说爱吃藕,但还有一大批幼儿提高嗓门说:“我最讨厌吃藕了。”我知道他们说这句话是为了让老师知道他不爱吃藕,希望老师听到他的话后,可以允许他们不吃藕。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吃藕呢?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奥特曼,于是,我给幼儿讲起了奥特曼的故事,我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奥特曼为什么每次都能打败怪兽,凯旋归来呢?那是因为奥特曼在每次出征打怪兽之前总要吃一种营养品,这种营养品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藕,吃了藕,奥特曼就会有足够的智慧和力气战胜怪兽了!你们想不想像奥特曼那样战胜怪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想!”不一会儿,一大盆藕就被幼儿吃光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孩子本来就不爱吃某种蔬菜,而是这种蔬菜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够,只要我们能调动起孩子的胃口,他们对蔬菜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幼儿只有吃各种蔬菜,他们的身体素质才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剥桔子
薛 莲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每个小朋友都有吃过桔子的经历。结合课题,我针对本班孩子开展了这样一个“剥桔子”的教学活动。
在活动一开始时,我先出示一整篮的桔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一环节中,我主要通过“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来让孩子初步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在“看一看”这个环节中,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一下子说出桔子是黄黄的这一颜色特征,由于开展这一活动时,已经是深秋,水果店里所卖的桔子大多都已经是黄黄的了,也看不出有绿色在上面,作为幼儿知识传授上,我并没有将桔子生长的颜色变化告诉孩子,这一点是我本次活动忽略的地方。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我安排让幼儿尝试自己剥桔子,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能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先根据我的要求在“剥一剥”、“闻一闻”中发现桔子里面有什么秘密,细致地进行观察,并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和秩序。既发展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又整合了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原则。在活动中我还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了桔蒂与桔络,观察了桔蒂与桔络的样子,知道剥桔子的时候应该从没有桔蒂的那一边开始剥。但我开始并没有将桔蒂与桔络用科学的名词给予幼儿解释,而是用桔子宝宝的头、桔子宝宝的肚脐给了桔蒂与桔络这样一个定义,作为科学活动这是不正确的,应该先带幼儿认识桔蒂与桔络,告诉他们正确的科学名词解释,再用儿童化的词语进行解释,而不是给它们下一个不科学的定义。
在了解桔子的特征之后,在第三环节中,我请幼儿品尝桔子、桔子汁,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现在不是很发达,因此在说明桔子的特点的时候出现很多困难,在吃桔子的环节中,幼儿虽然也能较为准确的说出桔子的味道,大部分幼儿都会说是甜甜的,说是酸酸的幼儿并不是很多,桔子像什么,孩子能想象出来的东西也很少。在品尝桔子的环节中,我忽略了互相品尝这一环节。请宝宝们相互尝一尝自己手里的橘子,学会分享变得大方、友爱。
本次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组织活动时,我需要用更自然亲切的语态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小班孩子更的不是需要一位老师,而是一位他们的好伙伴。
橘子画
薛 莲
前一节教学活动《剥桔子》,让孩子们认识了桔子,知道桔子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大小,有桔子蒂等,使孩子们有了认识桔子的经验。在介绍、认识、品尝桔子的经验基础上,孩子们对《剥桔子》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在讲解示范画桔子这一步,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在听讲,示范画桔子的圆圆的样子时,再次让孩子们知道画圆、画圈都要让他们闭合。在给孩子示范给桔子涂上饱满的颜色,我让孩子们一笔一笔来回涂色,不要让他们涂到桔子圆圆的轮廓外去。但这个活动后,我就在反思,《桔子画》这个活动不该是让孩子们一笔一笔来回涂色,该让孩子画圈圈的方法涂色,更是由外向内涂色的方法。由于前一个活动对桔子的认识,孩子们潜意识中只桔黄颜色的桔子,作画时除了一个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只选用了这种颜色的桔子。
课后,我就在思索和反思自己的这堂教学活动,反思美术教学活动不该太限制孩子,儿孩子的绘画发展是始于涂鸦期,不该让孩子只是去临摹,去模仿教师的范画,而应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能让孩子可以施展个性,促使孩子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