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小二课题2013.9-2014.2教育笔记---从兴趣入手学苏州童谣
发布日期:2014-2-28   点击:2338

吴思晏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苏州童谣: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儿歌外婆桥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儿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茭白叶贴画

秋姑娘就踏着轻盈地脚步走来了,我告诉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了,我们把活动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吗?孩子们说:好!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围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剥的茭白页布置我们班级。这时,然然急切地喊道:老师,我们没有胶水了。我只好请别的老师去领胶水。等候的时候,家俊又喊了起来老师,你快看,彬彬在干吗?大家都围过去,只见彬彬一手拿着绿叶,一手沾着自己的鼻涕在往绿叶上的背面涂抹,再粘到地上。他抬起头,得意地说:我的办法不错吗?小朋友都喊了起来,好什么?真脏看着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我也觉得有点恶心,却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们说,胶水没有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站起来说:可以用面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还可以用面条……”我夸奖了每个发言的孩子。

我在想,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我们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批评和训斥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及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辨别、教孩子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懂得更多,知识面更广,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银杏贴画

    今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我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随着问候声,然然来到我身边,给我两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用银杏叶贴的小房子,送给你和谈老师,每人一张。我打开一看,是几片银杏叶贴的的小房子,没有涂任何颜色。我知道她是因为前一天安妮画了两张画送给我了,所以他也要送张画给我。为了给他面子,我收下了并谢谢她,可他并不就此罢休,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吗?”“喜欢啊那我明天再给你画。天哪,她还真以为她是个名画家了。可我想了一下,还是说:好的,不过要是能涂上点颜色就会更漂亮,老师会更喜欢的。”“恩,我会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为难:怎么处理这画呢?扔了?不行!这会伤了她的心;贴出来?又没有任何颜色和美观可言。我想,还是把她叫来,说:要不你现在把这小房子涂上颜色吧?她爽快地答应了,拿着画走了。

    事实上她画的画实在不咋样,我说喜欢是违心的话,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爱应该得到肯定得到保护!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直被泼冷水或视若无睹的话,深深地把自己包起来,会觉得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比较安全;但如果他要什么都能给他,他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怎么样也填不满。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少有孩子能送出真正能让我们喜欢的需要的礼物,不过,我们作为教师,就算不喜欢也会装出喜欢的表情,只为了不给孩子的爱一个冰冻!

 

 

学习苏州话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在学习苏州话上家长对于孩子也是要求颇多,有的觉得孩子说的不好,有的嫌孩子不愿意说。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王淳弈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而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么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奕奕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